“小块头”比业电子赢得全球大市场 未来将在经开区每年生产超百万个传感器

时间: 2024-03-29 09:16:17 |   作者: 系统门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亦庄兴海路5号1幢办公区内,位于三层A-B区的比业电子(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业电子(北京)公司”)并不惹眼,但其研发生产的微波及红外传感器占全球人行自动门和工业自动门领域约70%的市场占有率,这家“小块头”企业虽然不被大众熟知,却依靠极致创新精神,成为行业细致划分领域内全球翘楚,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探索出了不一样的路径。

  “‘差不多就行’,这种心态是制造业的最大敌人。”在比业集团亚太区工厂总监王直刚看来,比业电子从1965年成立以来一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专注于提供专业传感器领域的解决方案。

  比业电子总部在比利时,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在比利时、中国和美国设有制造工厂。比业电子是世界上最早将多普勒雷达应用于自动门领域的公司之一,也是提供专业传感器解决方案的品牌厂家。比业电子于2002年加入英国豪迈集团。

  此前不久,比业电子的亚太区总部正式迁入亦庄,并建有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致力于为行人、工业、公共交通、车辆感应及人员计数等几大市场提供全面和符合本地需求的传感器解决方案。

  “把99%提高到99.99%,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有出路。”王直刚说,支撑这种极致目标的底气是比业电子(北京)公司在这个细致划分领域建立的技术壁垒:拥有发明专利授权13项,申请中5项;实用新型授权6项;外观专利授权18项。

  实际上,比业电子(北京)公司并没有“吃老本”,目前每年依然保持比较高的研发投入,比如,2018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将近800万元。

  创新加持,使得比业电子的年产值保持在平均五年翻一番的水平。在王直刚看来,50多年在一个领域的深耕,让比业电子对市场有更精准的把控能力,也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制能力,在管理、人才、制造、研发和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优势。

  “叮铃铃……”下班的铃声准时响起。8点半上班,中午有午休,16点30分下班,而此时,员工班车已停在楼下等候出发。

  在比业电子(北京)公司,员工满满的幸福感还不止如此:母婴室、健身活动区、休息区等一系列举措,让每位员工都可以感觉到归属感。

  “公司从始至终保持着较低的离职率,这与公司的福利政策及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王直刚说,聚人聚心,公司从成立时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180人,变的是人数在增加,不变的是整个团队始终沿着同一方向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有了拧成一股绳的团队,比业电子(北京)公司在抓质量管理上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考评体系和控制体系。

  分工明确,每个人需要干什么?职责是什么?自己的KPI考核指标是什么?当前的状况如何?大家都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做好过程控制,公司将所有的质量表格配以图形以及与历史相比较的表单,同时将KPI要求的指标设定其中,做到一目了然,既能帮助彼此了解当前的状况,也对最终决策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采用三级预警机制,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及时处理。

  借助科学的手段对质量加以控制,使用数据库的统计及分析手段来实现物料的可追溯性,互联网的远程控制对设备参数实施集中控制,统一管理,使用Easy-packing系统来减少客户投诉的几率,使用DYNAMICS系统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质量部门对相关质量上的问题的反馈及时跟进,做到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谈到入驻亦庄的感受,王直刚说,“这里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是吸引我们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比如,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企业办事人员多跑路,主动跟企业沟通相关办理事项流程,提供递交相关材料清单(或样本)等供企业参考,在企业办理事项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政府主动靠上前来做工作,大幅度的提升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从选址到行政许可手续,从装修到安全、质量监督再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等,经开区有关部门都给予了公司非常大的支持。”王直刚说,有关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工厂能够按时投产。

  按照公司规划,每年有超过百万个在北京亦庄生产的传感器被大范围的应用在世界各地的自动门、工业门、扶梯、高铁内外端门等场景。同时,通过逐渐完备属于自身个人的企业文化,为人才储备及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坚持开放的沟通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及时作出调整战略方向奠定基础,激情与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互相尊重及多元化团队协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上一页 下一页